【走进百年济柴】从“中国制造”跨步到“中国创造”
发布时间:2024-05-20 19:09:58 | 作者: 华体会手机6月17日,位于济南经济开发区的中国石油集团旗下的济柴动力有限公司举行了开放日活动,邀请了省内多家媒体走进济柴公司参观,并带领媒体记者参观了济柴的展厅、厂房设备及生产线。济柴是中石油下属唯一的动力装备研发制造服务企业,是中国唯一获得大功率发动机金牌产品的动力装备企业,并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机械工业500强”。
通过开放日,记者实地探访济柴是如何从“中国制造“跨步到”中国创造“,实现新生。
今年是中国百年华诞,而济柴也在2020年9月度过了百岁生日。济柴的100年,既是一部我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持续不断的发展的“浓缩画卷”,更是一部永不停歇的石油装备人奋斗史。1949年至今,济柴为国家建设共生产各类大功率发动机近7万台套。
1920年春天,在山东半岛的“潍河之滨”潍县,济柴的前身“华丰机器厂”由民族企业家滕虎忱创立。
建厂初期,华丰厂通过持续不断的发展,一跃成为“长江以北第一厂”。1932年,华丰厂成功试制出“中国第一台15马力柴油机”,成为中国第一个完全自主生产柴油机的企业。截至1937年,华丰厂先后生产出各种柴油机、织布机等机械设备超过4万部。
1953年8月,企业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并由“济南第一机器厂”正式更名为“济南柴油机厂”。沿用至今的“济柴”称谓,也就此诞生。
这一时期,依照国家建设需要,济柴转变生产方向,开始大力支援农业。1959年,企业划归农业机械部,次年便成功生产出“东方红”牌28马力拖拉机,以及大量农用机械设备、动力产品及零部件。
“一五”“二五”期间,济柴累计生产的柴油机超过6000台,响彻大江南北的济柴发动机轰鸣声,成为企业产业报国的一股时代强音。
20世纪60年代,在老一辈中国石油人的拼搏奋斗下,我国的石油工业实现了突破发展。尽快拥有中国人自己的石油钻探动力产品,成为了保障中国石油工业有序发展的“当务之急”。
1964年,随国家“一声令下”,具有多年动力装备制造经验的济柴,由农业机械部转归石油工业部,在华北石油会战总指挥部(即后来的胜利油田)领导下,走上了石油动力装备的研发制造之路。
石油钻采用的动力设备对品质和稳定能力的要求更高,初入石油“大家庭”的济柴从维修国外柴油机起步,边干边学、全力攻关,很快实现了突破。
通过顽强拼搏,企业在1965年仅用了88天时间,就成功自主研制出12V190大功率柴油机,填补了国产石油钻探动力的空白。经过连续几年技术沉淀和完善提升,1986年,该产品还荣获了国家最高质量奖——国优金奖。那时,以190柴油机为主导的济柴产品,装备了全国90%以上的石油钻井队。
同年,济柴又结合国家石油工业发展需要,踏上了190大功率天然气发动机的研制之路。历经三年数百次反复试验,再获成功,帮助国内许多油田摆脱了“有气无电”的尴尬局面。时至今日,气体发动机依然是济柴的“强项”。
风雨百年,有起亦有落。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老牌国企”济柴迎来了“转型阵痛”。企业迅速调整思路,面向市场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90年代中后期,济柴在走向市场的道路上再遇坎坷,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为摆脱颓势,企业组织了内部改革,再现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最终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这一时期,企业以研发为龙头,成功开发出了140、260、320缸径的发动机产品,改变了多年来依靠单一190缸径产品“打天下”的局面;“十五”期间,济柴逐步从油田钻探单领域市场,向陆用、船用、军用、发电、水利、外贸等多领域、多元化市场迈进。
2006年11月,企业完成新厂建设搬迁,从寸土寸金的济南市中心,迁往了26公里外的长清经济开发区,厂区面积从不到200亩扩展到800亩,坐拥当时“亚洲之最”的11万平方米联合厂房,以及各类生产设备2700余台套,具备了年产中大功率内燃机及机组3000台以上的生产能力。这场厚积薄发的“大迁移”,为济柴接下来的提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年,济柴承担的济南市垃圾填埋气电站项目启动,五台700千瓦沼气发电机组稳定运行,实现了国内垃圾填埋气电站采用国产设备“零的突破”。
硬件得到提升、产品不断丰富、市场逐步打开。到“十一五”末,济柴实现了资产总额的“翻番”——年营业收入连创新高,在规模上“再造了3个济柴”。
企业连续多年入围“中国机械工业500强”,并当选山东省机械工业十大自主创新品牌企业,其内燃机产品也入选“山东省名牌产品”。济柴逐步从一个单纯的老牌动力设备生产厂,发展成为中国非道路用中高速中大功率柴油机和燃气机的“制造商”和“服务商”,完成了转型任务。
跨过“90岁”的门槛,济柴的生存发展又遇到了新的挑战。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国内市场需求低迷,企业内外交困。艰难前行中,济柴上下求索。
2017年,企业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时作出调整理顺经营思路,深度融入集团战略,在思想、规划、管理和经营层面,全面深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企业还迅速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了“公司制”改革,正式更名为“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2018年,有效的应对策略让济柴开始复苏;2019年,公司实现了“本质扭亏”的奋斗目标。
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和低油价冲击,济柴科学部署、沉着应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市场开源、精准降本。依托三年改革释放的“红利”效应,企业在困局之中保持了盈利水平,实现了稳健发展的“华丽转身”。
风雨坎坷一世纪,无论历经战火磨难之时,还是肩负国家重任之际,一代又一代的济柴人都将产业报国和民族工业发展作为己任,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国产动力产品的奇迹,为济南市建设和保障石油工业发展默默提供着不竭动力。
自搬迁至长清区以来,济柴通过持续不断的发展,累计上缴税款超过7.4亿元,实现长清区级财力超过3.5亿元,解决当地就业500余人次,带动了本地十余家供应商企业的共同发展。
百年路漫漫,奋斗正青春。作为中国先进的非道路用中大功率内燃机研发制造服务商,济柴带着自己厚重的过往走来,并将继续在拼搏的征程中一路前行。
上一篇:济柴动力:节能生产与低碳产品并举绘就绿色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48812】国内首款 500W 级微型燃气涡轮发电机测验成功